勒索病毒爆發(fā)黑客只賺6萬美元,誰才是大贏家
騰訊企業(yè)郵箱,QQ企業(yè)郵箱,唯一與微信完美結合的企業(yè)郵箱.騰訊企業(yè)郵箱客服電話4008-919-003,騰訊企業(yè)郵箱團隊傾力打造,收費版整合了更多企業(yè)應用,速度更快,收發(fā)更順暢,服務更穩(wěn)定.騰訊企業(yè)郵箱登錄入口,QQ企業(yè)郵箱登錄入口,購買騰訊企業(yè)郵箱,騰訊QQ企業(yè)郵箱,騰訊免費企業(yè)郵箱,騰訊企業(yè)郵箱經銷商,深圳騰訊企業(yè)郵箱,廣東騰訊企業(yè)郵箱,東莞騰訊企業(yè)郵箱.
中國郵箱網訊 5月23日消息,被統(tǒng)稱為“比特幣勒索”的“永恒之藍”(Wannacry)超級蠕蟲病毒,為何短短幾天內就折騰出偌大動靜?
自5月12日中午爆發(fā)的“永恒之藍”會自動入侵用戶電腦,將磁盤上的文件后綴改為。onion,并勒索大約相當于300美元的比特幣,聲稱收到贖金后才會授權解密恢復文件,否則“7天內所有文檔將被刪除”。一些分析家認為,“永恒之藍”幕后黑手之所以相中比特幣作為贖金支付方式,是因為這種“貨幣”具有匿名性、私密性和“無發(fā)行中心性”,因此“既不會被跟蹤,又無法被凍結”,可以作為“安全可靠的洗錢工具”。
根據(jù)這種說法,“永恒之藍”事件爆發(fā)并讓比特幣再“火”一把后,市場上幾乎同時出現(xiàn)了兩種截然相反的聲音。
一種聲音認為,鑒于“永恒之藍”給全球網民所造成的震撼,以及這類“比特幣式”病毒勒索很可能被不斷復制,比特幣將一次又一次被當做贖金支付的媒介,并很快引發(fā)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的高度關注,后者為一勞永逸地截斷這條“黑金通道”,極可能對比特幣痛下殺手,如此一來,“永恒之藍”將注定成為壓垮比特幣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另一種聲音則截然相反:他們承認“永恒之藍”利用比特幣勒贖會讓比特幣成為眾矢之的,卻認為這樣一來會促使此前一次次流產的“監(jiān)管比特幣”成為現(xiàn)實。這種聲音指出,在歐美許多國家,“監(jiān)管”、“規(guī)管”不僅是約束,實際上也包括以賦予合法性為條件,換取對方接受約束,如加拿大即將生效的所謂“休閑大麻監(jiān)管化”,其實就是“規(guī)管條件下的大麻合法化”。一旦比特幣“被規(guī)管”,也就同時意味著這種“野路子貨幣”將終于千年媳婦熬成婆,實現(xiàn)其一直吹噓、卻迄今未實現(xiàn)的“洗白”愿景。
但正如許多人所指出的,比特幣是商品、是概念,而不是真正的貨幣。如果將比特幣當成此次“永恒之藍”事件的追蹤焦點,很可能一方面便宜了某些“碰瓷”的炒家掮客,另一方面卻放過了真正的“受益人”。
只要稍稍冷靜一點就能發(fā)現(xiàn),如果真指望那點“比特幣贖金”,這位“虛擬綁匪”的金融知識簡直不及格。
正如法國電腦雜志《LeMagIT》副主編馬奇夫(ValéryM archive)所指出的,盡管受害者多達20萬,但截至5月16日僅有200出頭的受害者乖乖付錢,占比勉強達到1%,贖金總額更剛過6萬美元———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,受害者(不論沃特迪士尼那樣的企業(yè)集團或小小的終端用戶)正迅速達成“不交贖金”的共識,因為一來交了似乎也是白搭,二來事已經鬧大,接下來“也就好辦了”。有人譏諷稱,“如此綁票,連本都撈不回來”。
不管黑客使用的工具是自己研發(fā)的還是偷來、買來的,成本都不菲;勒索信被翻譯成幾十種語言,進行如此大規(guī)模、高密度、高滲透性的傳播,不管走怎樣的途徑,都勢必要付出一筆巨大的投入:“盜亦有道”,綁匪如果不能兌現(xiàn)“贖金到賬即解鎖”的承諾,等于斷了自己財路,但倘若真打算提供那樣的“售后服務”,且不說風險,光組織技術團隊、提供技術支持,就需要多少成本投入?區(qū)區(qū)幾萬美金的“毛利”,又夠做什么?
種種跡象表明,“比特幣勒索”很可能只是虛晃一槍,真正的“受益者”恐怕另有其人。
他們可能是反病毒公司:隨著“永恒之藍”以驚人速度傳播,各種各樣的“搭車傳播”如雨后春筍,層出不窮:各路反病毒公司一面不斷提出一個又一個“疑似嫌犯”,來頭一個比一個大、一個比一個神秘,意在強調“矛利”,一面不斷明示暗示自己所賣的“盾堅”。
他們也可能是電腦操作系統(tǒng)和網絡硬、軟件服務商,他們當然還可能是某個黑客組織,這三方利益相互矛盾,做法各行其是,但其實背后都有相似的利害規(guī)律,即夸大“敵情”,強調自己是唯一可靠的御敵、退敵出路,“值一筆大價錢”。
很顯然,不論最后的“受益人”來自三方中哪一方,其從“永恒之藍”中所能獲得的有價、無價回報,都將是驚人的———而“比特幣贖金”賬面上的那幾萬美金,與之相比不過九牛一毛。
能制作并散布如此規(guī)模和級別勒索軟件的“黑手”,絕不會愚蠢到買櫝還珠或金炮彈打跳蚤的地步,他們所謀求的回報,必定遠遠超出其可觀的付出。
正因如此,我們應將焦點從“比特幣線索”暫時移開,從“誰最可能獲利”、“誰最可能獲厚利”切入,去探尋真正的“永恒之藍奧秘”。
當然,直到目前為止,這件事所能找到的線索既有限、且分散,我們暫難從中圈出“真產業(yè)鏈”中真正的受益者,但只要循著“產業(yè)鏈即利益鏈”、“利益最大者即嫌疑最大者”的思路耐心跟蹤,我們就應能很快找到這個“受益者”———而他也必定是整個事件的真正主謀。
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,侵刪